全程参与武王墩墓发掘,山大考古早已走出山东

2024-05-06 16:01:56 来源: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田艳敏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近日,安徽省淮南市、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武王墩墓最新考古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全程参与了这一项目,展示出了山大考古的硬核实力。

  持续4年,发现重器

  武王墩墓考古项目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并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同时,国家文物局成立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工作。

  4年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师生全程参与了武王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工作。针对大型楚墓可能遇到的情况,在正式发掘之前,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定了严密的发掘方案和流程,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人,全面实行AB角,准备了详细的预案和应对方案。发掘过程中,坚持全程科学化、精细化发掘和三维扫描、数字化记录。4年间,团队先后完成了武王墩墓葬封土和填土发掘,提取了椁室上铺设的竹席,拆解提取完全部椁盖板,如今已进入椁室内部的发掘清理阶段。

全程参与武王墩墓发掘,山大考古早已走出山东

  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路国权任考古发掘二组组长,负责东室和北室发掘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山大师生在东1室发掘揭露出土大量青铜礼器、漆木器、竹笥、植物和果核等文物,其中南端放置的大鼎口径达88.3厘米。路国权表示:“这只鼎比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李三孤堆墓最为瞩目的出土文物——铸客铜鼎还要大。学界普遍认为李三孤堆是楚幽王的陵墓,这只鼎体型比铸客大鼎更大,说明武王墩的墓主极有可能是国君级别的人物。”

  “四年时间,白驹过隙。来的时候站在十六米高的封土顶上俯视大地,今天已经在十六米深的墓坑底部仰视天空。参加武王墩发掘已是我学生时代最大的幸运,而用四年时间揭开这两千年的沉淀,更是有着莫大的责任在肩。”参与该项目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凤翔说。

  其实,山大考古与安徽结缘并非偶然。2018年,安徽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施工时间是六年,留给考古发掘的时间窗口只有两年。为此,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开展多方合作,邀请山东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及机构,赴安徽开展合作发掘。当时,山东大学的发掘地点正是在淮南。2019年,山东大学再次受邀参加武王墩的前期发掘工作。“这两次合作,让山东大学的田野发掘水平和能力得到安徽同行和业界认可,也成为我们能有幸参加武王墩项目发掘的契机。”路国权说。

全程参与武王墩墓发掘,山大考古早已走出山东

  山东大学博物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考古是该校的王牌学科。据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介绍,山大考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齐鲁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时期。1972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办,成为全国较早创办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今天,山东大学已经成为国内考古专业的重镇。“山东大学始终把田野考古作为考古专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先后有山东邹平丁公遗址、长清仙人台遗址、长清双乳山汉墓、章丘洛庄汉墓、济南大辛庄遗址、章丘焦家遗址等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除了立足省内,山东大学为培养学生和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而开展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早已遍布全国。为配合三峡工程,2000至2006年,山东大学支援重庆三峡文物保护工作,一拨又一拨师生进入重庆余家坝遗址,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264座。2006年到2007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山东大学考古队在河南省博爱县西金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城址,并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小麦遗存,对研究中原地区的文明起源和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近年来,从雄安新区基建考古勘探,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研究,都能看到山东大学的身影。

全程参与武王墩墓发掘,山大考古早已走出山东

  塞林港遗址水下调查。 图源:山东大学新媒体工作室方辉表示,山东大学还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国门开展国际间考古交流与合作。自2017年起,中国与肯尼亚等国家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肯尼亚吉门基石遗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了2000余件各类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这些化石的时间跨度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18年到2019年,山东大学承担国家文物局境外考古专项——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与沙特团队联合水下考古作业同时,成功运用传统手段和无人机等创新科技进行考古。2023年,山东大学考古队在与法国波尔多大学的联合考古中,于法国南部多尔多涅省图尔托瓦拉克洞穴遗址内,发现古人类远节指骨化石。

  山大考古的硬核实力还体现在对学科走势的把握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考古学的研究目标由原来的文化谱系构建转向对古代社会的全方位研究,该校敏锐地注意到科技考古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开始了科技考古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先后建成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玉石器考古、陶器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十几个实验室,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有力地支持了考古学科的发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九龙)

责任编辑:田艳敏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